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报告> 农林牧渔> 其他农林牧渔> 正文

2017-2022年中国现代农业市场供需与战略咨询报告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和2013年下发的党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扶持三农做出具体安排,尤其是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走进小康社会给以了重点关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一刀切”。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不完全统计,园区累计引进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3.82万个,推广新技术 1.6万项,建成新技术核心区 300 万亩,示范区 5000 万亩,技术扩散区 2 亿亩。园区农业科技贡献率约60%,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 70%。园区入驻涉农企业达 6376家,年产值 4827亿元。园区累计培训农民超 800 万人,2013 年园区吸纳农村就业人数达到 76.3 万人,园区平均农村纯收入高出周边地区30%以上。
2012-2015年我国现代农业园区数量
188bet金宝搏网站 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现代农业市场供需与战略咨询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现代农业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现代农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现代农业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现代农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现代农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现代农业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现代农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现代农业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现代农业 的基本情况
1.1 现代农业的定义及内涵
1.1.1 学科定义
1.1.2 基本特征
1.1.3 本质内涵
1.1.4 不同解释
1.2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分类
1.2.1 主要特征
1.2.2 特征差异
1.2.3 基本类型
1.2.4 发展意义
1.3 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
1.3.1 原始农业阶段
1.3.2 传统农业阶段
1.3.3 现代农业阶段
1.4 现代农业的演进阶段
1.4.1 准备阶段
1.4.2 起步阶段
1.4.3 初步实现阶段
1.4.4 基本实现阶段
1.4.5 发达阶段
第二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2.1 宏观经济环境
2.1.1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2.1.2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2.1.3 经济转型升级形势
2.1.4 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2.2 社会环境
2.2.1 人口现状
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及人均GDP增长情况
2.2.2 粮食安全
2.2.3 环境保护
2.3 技术环境
2.3.1 计算机信息技术
2.3.2 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智能应用
2.3.3 生物技术应用
2.4 水土环境
2.4.1 水资源
2.4.2 耕地分布
2.4.3 耕地质量
第三章 2014-2016年中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分析
3.1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综述
3.1.1 生产要素组成
3.1.2 生产组织形式
3.1.3 生产要素及获得方式
3.1.4 传统农业的投资困境
3.1.5 传统农业的改造障碍
3.1.6 “一号文件”指导转型
3.2 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显著区别
3.2.1 产业链
3.2.2 地域特征
3.2.3 主导环节后移
3.2.4 产业组织结构
3.3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阶段
3.3.1 农业初步转型发展期
3.3.2 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
3.3.3 发展现代农业大国
3.3.4 迈向现代农业强国
3.3.5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3.4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要点
3.4.1 粮食安全
3.4.2 农业效益
3.4.3 资源利用效率
3.4.4 农产品安全
3.4.5 农业政策
3.5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分析
3.5.1 传统农业技术
3.5.2 现代化农业技术
3.5.3 农业技术现代化转变
3.6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战略方向
3.6.1 转型发展新关口
3.6.2 农业经营体系
3.6.3 家庭经营基础
3.6.4 承包权与经营权
第四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综述
4.1.1 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
4.1.2 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4.1.3 农业现代化发展改革
4.1.4 农业现代化规划部署
4.1.5 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
4.1.6 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与保障
4.2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及任务
4.2.1 发展机遇分析
4.2.2 面临挑战分析
4.2.3 历史使命分析
4.2.4 目标任务分析
4.2.5 政策取向探索
4.3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4.3.1 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效
4.3.2 现代化农业基本特征
4.3.3 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4.3.4 现代农业的政策亮点
4.3.5 现代农业的财政支持
4.3.6 现代农业的电商发展
4.3.7 政府建设现代农业举措
4.4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
4.4.1 示范区综合评价
4.4.2 示范区发展水平
4.4.3 示范区区域格局
4.4.4 示范区试点成效
4.4.5 示范区建设现状
4.4.6 示范区发展模式
4.4.7 示范区问题分析
4.4.8 示范区发展建议
4.5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5.1 主要问题分析
4.5.2 不足之处分析
4.5.3 现代化障碍因素
4.6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分析
4.6.1 生态文明理念
4.6.2 农业物联网建议
4.6.3 市场体系建设
4.6.4 创新发展建议
4.6.5 现代化解决方案
第五章 2014-2016年中国设施农业发展分析
5.1 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5.1.1 概念定义
5.1.2 主要特征
5.1.3 基本类型
5.1.4 综合效益
5.2 世界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5.2.1 发达国家基本情况
5.2.2 世界技术发展现状
5.2.3 美国发展推动因素
5.2.4 荷兰发展经验启示
5.2.5 日本发展经验借鉴
5.2.6 以色列发展经验启示
5.3 2014-2016年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5.3.1 行业发展成就
5.3.2 行业优劣分析
5.3.3 行业发展现状
5.3.4 细分市场发展
5.3.5 行业运行态势
5.3.6 用地管理政策
5.3.7 行业指引扶持
5.4 中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4.1 面临主要问题
5.4.2 发展制约因素
5.4.3 加快发展建议
5.4.4 加强技术应用
5.4.5 行业政策建议
5.4.6 科学发展策略
5.5 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5.5.1 世界发展趋势
5.5.2 工厂化趋势特点
5.5.3 中国发展趋势
第六章 2014-2016年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分析
6.1 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情况
6.1.1 概念及特点
6.1.2 与传统农业比较
6.1.3 发展注意事项
6.1.4 发展根本要求
6.2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6.2.1 国外发展模式及启示
6.2.2 德国循环农业发展
6.2.3 日本循环农业经验
6.2.4 美国循环农业启示
6.3 2014-2016年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综述
6.3.1 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相辅
6.3.2 循环农业发展意义分析
6.3.3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现状
6.3.4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现状
6.3.5 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建设
6.3.6 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6.3.7 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6.3.8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进展
6.4 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6.4.1 循环农业的生态模式
6.4.2 循环农业“圣农”模式
6.4.3 循环农业“萧山模式”
6.4.4 循环农业“灌南模式”
6.4.5 “鱼菜共生”模式
6.4.6 七大生态高效循环农业模式
6.5 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5.1 思想过于守旧
6.5.2 技术过于落后
6.5.3 循环利用率较低
6.5.4 农业过度“工业化”
6.6 中国循环农业发展对策与战略
6.6.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6.6.2 优化循环农业发展布局
6.6.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6.6.4 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战略
6.6.5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向
第七章 2014-2016年中国创意农业发展分析
7.1 创意农业的基本情况
7.1.1 属性及特征
7.1.2 基本类型
7.1.3 发展背景
7.1.4 创新理念
7.2 创意农业国外发展经验借鉴
7.2.1 创意农业主要形态
7.2.2 荷兰创意农业成就
7.2.3 德国创意农业项目
7.2.4 英国创意农业模式
7.2.5 日本创意农业模式
7.2.6 法国创意农业模式
7.2.7 国外发展经验借鉴
7.3 中国创意农业发展综述
7.3.1 行业发展现状
7.3.2 行业运营特征
7.3.3 行业新动向
7.3.4 行业投资情况
7.3.5 行业挑战分析
7.3.6 行业前景分析
7.4 中国创意农业典型发展模式分析
7.4.1 农业节庆开发
7.4.2 都市农园模式
7.4.3 资源明智利用模式
7.4.4 创意农业园区模式
7.4.5 农业文化创造模式
7.4.6 农业空间拓展模式
7.4.7 区域品牌组合模式
7.4.8 农产品深度开发模式
7.5 中国创意农业发展策略分析
7.5.1 类型与发展对策
7.5.2 融合发展策略
7.5.3 创意发展途径
第八章 2014-2016年中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8.1 观光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
8.1.1 概念及内涵
8.1.2 常见发展形式
8.1.3 发展基本原则
8.1.4 发展目标任务
8.1.5 行业发展方向
8.1.6 发展现实意义
8.2 2014-2016年观光休闲农业国外发展借鉴
8.2.1 总体概况
8.2.2 德国
8.2.3 美国
8.2.4 日本
8.2.5 新西兰
8.2.6 澳大利亚
8.3 2014-2016年中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8.3.1 整体态势
8.3.2 优势条件
8.3.3 产业规模
8.3.4 运行特点
8.3.5 试点推广
8.3.6 政策扶持
8.3.7 盈利模式
8.3.8 发展潜力
8.4 中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8.4.1 农业生产型
8.4.2 民俗文化型
8.4.3 生态农业旅游型
8.4.4 农业科技示范园
8.5 2014-2016年区域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态势
8.5.1 山西省
8.5.2 湖北省
8.5.3 江苏省
8.5.4 海南省
8.5.5 东莞市
8.5.6 盐城市
8.6 中国观光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8.6.1 发展中的主要缺失
8.6.2 建设管理中的隐忧
8.6.3 经营模式弊病分析
8.6.4 产业促进建议探讨
8.6.5 产业升级策略思考
8.6.6 科学发展路径分析
第九章 2014-2016年中国都市农业发展分析
9.1 都市农业的基本情况
9.1.1 发展意义
9.1.2 主要类型
9.1.3 基本特征
9.1.4 和城郊农业对比
9.2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启示
9.2.1 荷兰都市农业
9.2.2 日本都市农业
9.2.3 美国都市农业
9.2.4 新加坡都市农业
9.2.5 国际行业发展经验
9.3 2014-2016年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综述
9.3.1 行业发展历程
9.3.2 功能定位分析
9.3.3 区域发展水平
9.3.4 区域合作态势
9.3.5 主要问题分析
9.3.6 开发思路分析
9.3.7 发展对策建议
9.3.8 行业发展趋势
9.4 2014-2016年重点区域都市农业分析
9.4.1 河南省
9.4.2 天津市
9.4.3 石家庄
9.4.4 西安市
9.4.5 济南市
9.5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及战略分析
9.5.1 都市农业产业模式
9.5.2 商业化的发展条件
9.5.3 都市农业盈利途径
9.5.4 都市农业定位策略
第十章 2014-2016年中国其他类型农业发展分析
10.1 特色农业发展
10.1.1 概念定义
10.1.2 发展意义
10.1.3 重要类型
10.1.4 发展模式
10.1.5 存在问题
10.1.6 发展策略
10.2 订单农业发展
10.2.1 主要特征
10.2.2 具体形式
10.2.3 价值意义
10.2.4 发展现状
10.2.5 存在问题
10.2.6 经验启示
10.2.7 对策措施
10.3 品牌农业发展
10.3.1 概念及特性
10.3.2 重要特征
10.3.3 特性分析
10.3.4 行业现状
10.3.5 市场动态
10.3.6 发展思考
10.3.7 问题分析
10.4 无公害农业发展
10.4.1 相关概念
10.4.2 主要特征
10.4.3 基本原则
10.4.4 技术保障
10.4.5 经营体系
10.5 高效农业发展
10.5.1 概念及内涵
10.5.2 基本特征
10.5.3 主要问题
10.5.4 发展路径
1014.4 未来发展规划
第十一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
11.1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建设的重要性
11.1.1 农机化发展意义
11.1.2 生产效率提升
11.1.3 科技成果转化
11.1.4 发展方式转变
11.1.5 高素质队伍建设
11.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综述
11.2.1 农机化发展历程
11.2.2 农机工业经营状况
11.2.3 农机化发展规模
11.2.4 农机化发展态势
11.2.5 政银合作农机租赁
11.2.6 财政补贴农机购置
1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分析
11.3.1 完善指引政策
11.3.2 全面布局发展
11.3.3 培育服务主体
11.3.4 强化安全监管
11.3.5 完善机制体系
11.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11.4.1 农机化发展趋势
11.4.2 农机工业发展前景
11.4.3 农机化发展机遇
11.4.4 农机化发展目标
第十二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分析
12.1 农业信息化基本介绍
12.1.1 概念与要素
12.1.2 信息技术作用
12.1.3 主要信息技术
12.1.4 信息化促农业升级
12.2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和推进模式
12.2.1 美国
12.2.2 日本
12.2.3 法国
12.2.4 经验启示
12.3 我国农业信息化经典模式分析
12.3.1 政府引导型
12.3.2 技术推动型
12.3.3 市场带动型
12.3.4 产业引领型
12.4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2.4.1 基础设施
12.4.2 政府作用
12.4.3 人员素质
12.4.4 服务效率
12.5 我国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12.5.1 政策支持
12.5.2 支撑体系
12.5.3 产业开发
12.5.4 合理统筹
第十三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分析
13.1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情况
13.1.1 基本概念
13.1.2 主要内容
13.1.3 重要任务
13.2 中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综述
13.2.1 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13.2.2 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13.2.3 农业标准化的现实需求
13.2.4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做法
13.2.5 农业标准化取得的成效
13.3 中国农业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3.3.1 农业标准化面临的现实要求
13.3.2 农业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3.3.3 推进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3.3.4 农业标准化面临的制约因素
13.4 中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13.4.1 完善农业标准化的对策
13.4.2 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政策
13.4.3 农业标准化的技术对策
13.4.4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第十四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分析
14.1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表现特征
14.1.1 生产专业化
14.1.2 布局区域化
14.1.3 经营一体化
14.1.4 服务社会化
14.1.5 管理企业化
14.1.6 产品市场化
14.2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综述
14.2.1 产业化政策指引
14.2.2 产业化发展成就
14.2.3 产业化发展特点
14.2.4 产业化加速发展
14.3 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14.3.1 标准化与产业化的关系
14.3.2 标准化与产业化结合
14.3.3 结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14.4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4.4.1 面临的问题分析
14.4.2 产业化的创新路径
14.4.3 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14.4.4 农业产业化着力点
第十五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综析
15.1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综述
15.1.1 发展模式分类
15.1.2 全产业链模式
15.1.3 盈利模式分析
15.1.4 生态农业模式
15.1.5 美国模式借鉴
15.1.6 未来发展方向
15.2 现代农业物流模式分析
15.2.1 概念和特点
15.2.2 模式演进分析
15.2.3 物流发展现状
15.2.4 物流存在问题
15.2.5 典型案例分析
15.2.6 日本模式研究
15.2.7 发展政策措施
15.3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综述
15.3.1 家庭业主经营型
15.3.2 联合协作经营型
15.3.3 股份合作经营型
15.3.4 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
15.3.5 农科工贸现代一体化经营
15.4 现代农业综合体发展模式
15.4.1 “一村一体”模式
15.4.2 “一园一体”模式
15.4.3 “一企一体”模式
15.4.4 “一业一体”模式
第十六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6.1 北大荒
16.1.1 企业发展概况
16.1.2 经营效益分析
16.1.3 业务经营分析
16.1.4 财务状况分析
16.1.5 未来前景展望
16.2 隆平高科
16.2.1 企业发展概况
16.2.2 经营效益分析
16.2.3 业务经营分析
16.2.4 财务状况分析
16.2.5 未来前景展望
16.3 雏鹰农牧
16.3.1 企业发展概况
16.3.2 经营效益分析
16.3.3 业务经营分析
16.3.4 财务状况分析
16.3.5 未来前景展望
16.4 圣农发展
16.4.1 企业发展概况
16.4.2 经营效益分析
16.4.3 业务经营分析
16.4.4 财务状况分析
16.4.5 未来前景展望
16.5 海大集团
16.5.1 企业发展概况
16.5.2 经营效益分析
16.5.3 业务经营分析
16.5.4 财务状况分析
16.5.5 未来前景展望
16.6 新希望六和
16.6.1 企业发展概况
16.6.2 经营效益分析
16.6.3 业务经营分析
16.6.4 财务状况分析
16.6.5 未来前景展望
16.7 獐子岛
16.7.1 企业发展概况
16.7.2 经营效益分析
16.7.3 业务经营分析
16.7.4 财务状况分析
16.7.5 未来前景展望
16.8 吉峰农机
16.8.1 企业发展概况
16.8.2 经营效益分析
16.8.3 业务经营分析
16.8.4 财务状况分析
16.8.5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七章 中国现代农业投资分析及趋势前景预测
17.1 中国现代农业投资分析
17.1.1 投资重点分析
17.1.2 外商投资政策
17.1.3 投资注意事项
17.1.4 农业众筹模式
17.1.5 未来投资机遇
17.1.6 未来投资前景
17.2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17.2.1 世界农业趋势
17.2.2 未来发展趋势
17.2.3 经营发展趋势
17.2.4 融合发展趋势
17.2.5 转型发展方向
17.2.6 “十三五”发展趋势
17.3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17.3.1 农业现代化展望
17.3.2 现代农业远景目标
17.3.3 现代农业未来前景
17.3.4 2017-2022年发展形势预测
第十八章 2014-2016年中国现代农业的政策环境(ZY GXH
18.1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引意见
18.1.1 《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18.1.2 《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
18.1.3 《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
18.1.4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18.1.5 《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18.1.6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18.2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规范标准
18.2.1 蔬菜水果茶叶用药
18.2.2 水果农残新标准
18.2.3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
18.2.4 转基因不允许商业化种植
18.2.5 无公害农产品申请认证标准
18.3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支持
18.3.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8.3.2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
18.3.3 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
18.3.4 农产品定价机制改革
18.3.5 农业保险税收优惠
18.3.6 农业综合开发转移支付
18.3.7 保险补偿鼓励现代农业
18.3.8 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政策
18.3.9 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
18.4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
18.4.1 《“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
18.4.2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7-2022年)》
18.4.3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
18.4.4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
18.4.5 《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 (ZY GXH)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3 2011-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表4 2011-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
图表5 2011-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
图表6 201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图表7 2011-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表8 2011-2015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9 2015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0 201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1 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2 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图表13 2015年末全国人口数及其构成
图表14 2011-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图表15 2011-201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
图表16 2014年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
图表17 2014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
图表18 2011-2015年153个示范区建设水平平均综合得分
图表19 2011-2015年迈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的示范区名单
图表20 2014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分布图
图表21 2014年示范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排名
图表22 2015-2016年四大区域示范区综合得分与增速比较
图表23 2014年分区域示范区不同综合得分段的数量比较
图表24 2015-2016年分省示范区综合得分排名
图表25 2011-2015年长沙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图表26 2014年长沙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
图表27 2014年长沙市农产品“国检”情况
图表28 2014年长沙市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
图表29 2014年长沙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较
图表30 江西省粮油种植及加工、水稻制种产业集群布局

购买流程
 1.确认需求:您可以通过“站内搜索”或客服人员的协助,确定您需要的报告;
 2.签定协议:确认订购细节,签定订购协议;(下载协议)
 3.款项支付:您可通过银行转帐、支票等形式办理汇款;
 4.发货:收到汇款或凭证后,2至3个工作日内Email报告电子版;款项到帐后,快递报告纸质版及发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