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报告> 金融保险> 银行> 正文

2007年中国银行业年度报告

2007年中国银行业年度报告 内容介绍:

  2006年,我国银行业始终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因此,当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更多地表现为连续微调的特点,这种调控方式可以避免银行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现象,有利于稳定国内银行业考察行业经营环境。

  2006年末,国内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高1.8个百分点。主要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中,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为37.6%、19.7%和8.3%。

  从资金运用情况看,2006年度银行业累计的信贷规模达到3.18万亿元,这一目标超出了2006年初央行的信贷投放目标三成。信贷投放的货币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性,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4.78%,比11月高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体系内,过度放贷行为创造出了更多资金。只要银行放贷冲动难以缓解,未来控制流动性的调控任务就依然艰巨。

  2006年,外资银行继续稳步发展。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8%。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7.2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亿美元,增幅达62.78%。

  2007年中国金融业将会全面开放,国家将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进程,利率、汇率以及债券市场改革也将加快,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人民币理财、债券投资等创新产品将会加速推出,而零售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及利润贡献率将会加大,银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轨道。预计在未来3~5年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业绩将保持10%~15%的复合增长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将保持25%~40%的复合增长率。

  本报告详细描述了2006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银行业经营效益与财务状况,研究了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现状、外资与中资的合作与竞争,透析了各银行的信贷投向、市场份额乃至整个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对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政策环境、上市银行的前景进行了深度剖析,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预测。

第一章  银行业概述

  一、银行业定义及报告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银行业的基本特点

  (一)构成主体具有特殊性

  (二)银行业资本结构的特殊性

  (三)以现代法人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多元化产权形式

  (四)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

  (五)严格的行业管制和监管

  三、银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2006年银行业发展概述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概述

  (二)银行业总体健康程度的显著改善

  (三)我国银行业国际认知度不断提升

  (五)交叉性金融业务保持快速成长,混业经营趋势进一步强化

  (六)银行"脱媒"现象初显端倪

  (七)电子银行市场呈现良性与快速发展态势

  (八)银行信贷投向结构与国家产业政策吻合度提升

  (九)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银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业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实施到位

  (四)银行业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五)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六)银行的业务发展仍处于传统金融业务阶段

  (七)现行营业税制度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六、2007年银行业发展景气判断

第二章  2006年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长率连续四年超10%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

  (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提高

  (四)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消费需求旺盛、结构升级明显

  (五)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但年末出现快速上升趋势

  (六)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失衡有所加剧

  二、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一)货币政策连续微调的调控方式保持了银行业经营环境的稳定

  (二)房地产行业调控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三)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开启新一轮金融改革

  三、金融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对银行经营的影响较为复杂

  四、银行业监管环境分析

  (一)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分析

  (二)新颁布的监管政策分析

  五、其它政策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将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对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准入标准降低

  (四)征信业标准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五)银监会发布新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信托监管规章

  (六)银监会对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作出重大调整

第三章  2006年银行业务分析

  一、银行业总体经营状况

  (一)银行总资产、总负债持续高速增长

  (二)银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持续"双降"

  二、存款业务

  (一)存款规模与实际利率

  (二)人民币存款品种结构

  (三)储蓄存款分析

  (四)企业存款分析

  三、信贷业务

  (-)贷款总体规模

  (二)信贷结构

  (三)不良贷款情况

  (四)存贷差分析

  四、银行间业务

  (一)市场政策动态

  (二)同业拆借市场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中间业务分析

  (一)银行卡业务

  (二)网上银行业务

  (三)个人银行业务

  六、银行业务发展展望

  (一)非利息税收入比重将逐步提高

  (二)中国银行业的零售业务和个人业务增加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四章  银行业对外开放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一、外资银行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二)外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格局

  (一)机构设立和市场布局

  (二)业务与客户竞争分析

  (三)盈利情况

  三、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合作状况

  (一)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现状

  (二)引进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及主要银行运营状况

  一、银行业竞争格局现状及趋势

  (一)银行业市场份额

  (二)银行业资本状况对比分析

  (三)不良贷款情况

  (四)银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状况

  (一)中国工商银行

  (二)中国农业银行

  (三)中国银行

  (四)中国建设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营状况

  (一)交通银行

  (二)招商银行

  (三)光大银行

  (四)民生银行

  (五)华夏银行

  (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七)中信银行

  (八)深圳发展银行

  (九)广东发展银行

  (十)兴业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运营状况

  (一)国家开发银行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六章  银行业投资现状及前景

  一、2006年中国银行业投资特点

  (一)银行业继续维持高位景气

  (二)银行股权价值大幅度上扬

  (三)银行业上市公司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

  (四)银行业估值水平显著提高

  二、2006年银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一)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银行业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银行体系的融资主导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居民财富的积累和金融资产配置升级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创造空间

  (四)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存贷利差稳中有升

  三、银行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一)上市银行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二)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普遍改善

  (三)上市银行业务转型初见成效,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四)上市银行成本控制能力亟待加强

  四、银行业投资前景及风险

第七章  国际银行业考察行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一、国际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中国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比较

  (一)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

  (三)限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数据目录

  表1:中国银行业的行业分类

  表2:中国银行业机构构成一览表

  表3:著名国际银行股权多元化情况

  表4:1992~2006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变化情况

  表5:2006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

  表6: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总负债

  表7: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财务重组内容

  表8:2006年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总负债

  表9:2003~2006年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变化情况

  表10:标准普尔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评级变化

  表11:2006年四季度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

  表12:2006年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

  表13:涉及银行业的交叉性金融工具一览表

  表14:2005~2006年企业部门融资结构变化情况

  表15:2003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发展情况

  表16: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对外引资规模

  表17: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

  表18:1993~2006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变化情况

  表19:若干国际机构对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

  表20:消费、投资、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度

  表21:2000~2006年企业效益指标变化情况

  表22: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表23:中国利率行业分布

  表100: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地区分布

  表101:国家开发银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

  表102:国家开发银行2006年度利润表

  表103:国家开发银行2006年度现金流量表

  表104:中国进出口银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

  表105:中国进出口银行2006年度利润表

  表106:我国上市银行同部分国家和地区上市银行动态PE、PB对比

  表107:2006年末个人消费贷款情况

  表108:中国银行的存贷利差处于中等水平

  表109:2006年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盈利情况

  表110:我国上市银行未来两年的成长情况

  表111:主要发达国家主要银行盈利性指标

  图1: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与GDP对比

  图2:2006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结构

  图3:新兴市场国家和转轨国家外资银行资产占比

  图4:1993~2006年我国贷存比变化情况

  图5:中国经济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图6:2002~200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7:2002~200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8:2002~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9:2004~2006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变化情况

  图10:2004~2006年我国PPI变化情况

  图11:1995~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12:2002~2006年我国进出口及FDI规模变化情况

  图13:金融政策对新增贷款和贷款增速的影响

  图14: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情况

  图15:2000~2006年存款增速与实际利率变化情况

  图16:2006年人民币存款品种结构

  图17:2005~2006年月度储蓄存款同比增长情况

  图18:1995~2006年定期存款占储蓄存款比重情况

  图19:2004~2006年月度各项贷款同比增长情况

  图20:1995~2006年存贷差占当年存款余额比重情况

  图21:1998~2006年债券市场各类债券发行量情况

  图22:2006年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债券指数情况

  图23:1997~200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增长情况

  图24:2006年国内各大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综合得分情况

  图25:网民平均每次使用个人网银服务的交易金额

  图26: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变化

  图27:在华外资银行盈利状况

  图28: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情况

  图29: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存贷款情况

  图30: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

  图31: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图32:2006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利润情况

  图33: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情况

  图34:交通银行贷款行业构成

  图35:我国银行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图36:我国银行家信心指数变化情况

  图37: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银行股权重

  图38: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银行股权重排名

  图39:2006年我国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

  图40: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41:2002~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42:部分国家个人贷款/GDP比重比较

  图43: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

购买流程
 1.确认需求:您可以通过“站内搜索”或客服人员的协助,确定您需要的报告;
 2.签定协议:确认订购细节,签定订购协议;(下载协议)
 3.款项支付:您可通过银行转帐、支票等形式办理汇款;
 4.发货:收到汇款或凭证后,2至3个工作日内Email报告电子版;款项到帐后,快递报告纸质版及发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