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食品饮料烟酒> 正文

2012年中国茶产业产品结构分析

188bet金宝搏网站 网讯:


内容提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茶叶企业进一步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努力扩大绿茶、乌龙茶等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生产。2009年绿茶产量达100.6 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74.1%;乌龙茶产量达15.9 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11.7%。名优茶继续保持稳步发展,2009年,我国名优茶产量达到53 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39.0%,产值却高达310 亿,占茶叶总产值的75%。


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国大宗农产品供求从长期短缺步入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农民出现严重的增产不增收问题。针对新情况,中央做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农业结构调整为茶产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无论茶园面积,还是茶叶产量、效益均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 年,我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农业产值分别较2000年增长了69.8%、99.0%和340%。21 世纪茶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1 茶叶生产区域化、专业化不断推进


农业部以及茶叶主产省先后开展茶叶生产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工作。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将我国茶叶生产区域确定为四大优势区域:(1)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2)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优势区域;(3)长江中上游特色绿茶及出口绿茶优势区域;(4)西南红茶及特色茶优势区域。从上述优势区中,择优确定118 个县(市、区)作为重点发展的产茶大县。通过茶叶生产优势区域规划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茶叶生产向优势区集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2 龙头企业快速壮大,茶产业化水平提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茶叶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16 家茶叶企业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 年,有12 家茶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4 亿元。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茶叶专业合作社也蓬勃发展,对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茶叶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


进入新世纪以来,茶叶企业进一步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努力扩大绿茶、乌龙茶等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生产。2009年绿茶产量达100.6 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74.1%;乌龙茶产量达15.9 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11.7%。名优茶继续保持稳步发展,2009年,我国名优茶产量达到53 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39.0%,产值却高达310 亿,占茶叶总产值的75%。


茶叶深加工快速发展,成为茶产业新的生长点。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报告,2009年茶饮料产量约800 万t,约占软饮料总生产量的10.0%。目前全国共有39 家企业生产和销售茶饮料,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5 家。茶饮料的快速发展使茶业附加值大幅度提升。


4 科技对茶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新世纪以来,茶产业对科技的需求明显增强,一大批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表现为:良种化步伐加快。无性系良种普及率由2000 年的21.4%提高到2009 年的41.3%。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全面推广,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高。茶叶加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名优茶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工。以新技术产业化为特征的茶叶深加工产业规模扩大。


5 茶叶消费呈现多元化


在我国饮茶习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茶叶消费具有很明显的区域性。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消费绿茶的主要地区,闽、粤是消费乌龙茶的主要地区。近年来,这种传统的消费习俗正走向分化,呈现茶叶消费多元化趋势。如10年前,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广大地区茉莉花茶的消费份额占90%以上,目前已经下降到不足60%,而乌龙茶、普洱茶、绿茶的消费人群在逐年增加。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黑茶主要消费区,目前绿茶、乌龙茶的消费人群也呈现增加。


6 茶叶品牌的影响扩大


10 年前,我国茶产业是有名品,无名牌。近年来,茶叶品牌建设得到企业、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重要成效。茶叶主产县充分挖掘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打造公共品牌,申报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域保护。据调查,目前共注册茶叶产品地理标志62 个,有35 家茶叶企业获得全国驰名商标。


(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188bet金宝搏网站 《
2012-2016年中国茶叶市场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