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食品饮料烟酒> 正文

2011年一季度我国食糖产量分析

188bet金宝搏网站 网讯:


内容提要:2011 年一季度,国内食糖产量已成定局,估计2010/11 榨季产糖量少于1 050 万t,而食糖消费量受高糖价抑制和淀粉糖替代效应影响,呈现下降趋势,2010/11 榨季国内产不足需仍达到250 万t。受国内外综合影响,一季度国内食糖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但波动较大。

2012-2016年中国食糖市场运行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1 2010/ 11 榨季已累计产糖980.42 万t,估计全榨季产糖量不会超过1 050 万t。

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截至2011 年3 月底,本榨季全国已累计产糖980.42 万t,较上榨季的1 031.4万t 减少50.98 万t,减幅4.94%。其中,产甘蔗糖901.04 万t,较上榨季的971.4 万t 减少70.36 万t,减幅7.24%; 产甜菜糖79.38 万t,较上榨季的60 万t增加19.38 万t,增幅32.3%。从各主产区情况来看,广西已产糖655 万t,较上榨季的701 万t 减少46 万t,减幅为6.56%; 云南产糖129.24 万t,较上榨季的144.2 万t 减少14.96 万t,减幅达到10.37%; 广东是唯一实现糖产量增加的省份,本榨季已产糖87.19 万t,同比多产糖1.42 万t,增幅1.66%; 海南省累计产糖22.64 万t,同比减少9.09 万t,减幅28.65%。而北方甜菜糖产区糖产量较上榨季均有所增长,黑龙江和内蒙古本榨季的食糖产量同比更是分别增加85.73%和58.35%。

当前,北方甜菜糖的生产已经全部结束,南方蔗糖的生产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受2010 年干旱和2011 年霜冻以及春旱影响,甘蔗出糖率普遍下降,加之受高糖价刺激蔗农留种量增加,自2008/09 榨季以来连续第三年减产已成定局。据4 月25 日在昆明召开的全国食糖市场形势分析会议期间各省(区)糖协通报数据,2010/11 榨季广西食糖生产已经全部结束,累计产糖672.8 万t,同比减产39 万t,混合产糖率12.15%,同比减0.65 个百分点; 截至4 月20日云南已收榨糖厂40 家,仍在继续生产的糖厂34家,全省累计入榨甘蔗1 297 万t,累计产糖158.2万t,预计本榨季产量为178 万t; 广东开榨糖厂30家,入榨甘蔗834.7 万t,累计产糖87.19 万t; 海南省累计入榨原料蔗184.26 万t,比上榨季减少29.81%,产糖22.67 万t,比上榨季减少28.73%。总体来看,预计本榨季全国甘蔗糖的总产量将下降到1 000 万t以下,食糖总产量将下降到1 050 万t 以下。

2 2011/ 12 榨季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但扩大空间有限。

2010 年以来糖价一路飙升,各主产省(区) 大幅度调高了甘蔗的收购价格,蔗农、制糖企业和当地政府发展甘蔗的积极性都较高,加之制糖企业普遍在种苗、肥料及农药等方面给予蔗农较多的优惠支持,糖料面积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据农情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广西已实现糖料蔗种植73.89 万hm2,同比增加10.09 万hm2,其中新植蔗23.38 万hm2,同比增加3.98 万hm2,预计2011 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大约能达到105.33 万hm2,同比增加4 万hm2; 云南省部分地区种植积极性提高,但也有部分地区因为比较效益因素受到其他农作物的冲击,预计2011年糖料种植的面积会达到约30 万hm2,同比增加2.8万hm2; 广东省农业厅统计数据表明,广东各地春耕生产积极性较高,播种面积增加,春播甘蔗达到11.67 万hm2; 海南2011 年甘蔗面积有望恢复至6.67万hm2,且甘蔗种植的质量较高,单产也有望获得较高的水平。总的来看,2011/12 制糖年甘蔗播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但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面积扩大的空间已经不大。

3 食糖销售量同比减少52.02 万t,销糖率下降2.78个百分点。

截至2011 年3 月底,本榨季全国累计销售食糖447.26 万t,较上榨季的499.28 万t 减少52.02 万t,减幅10.42%; 累计销糖率45.62%,较上榨季的48.41%下降2.79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甘蔗糖407.9 万t,较上榨季的466.8 万t 减少58.9 万t,减幅12.62%,销糖率45.27%,较上榨季的48.05%下降2.78 个百分点; 销售甜菜糖39.36 万t,较上榨季的32.48 万t 增加6.88 万t,增幅17.48%,销糖率49.58%,较上榨季的54.13%下降4.55 个百分点。本榨季食糖销售量下降,在食糖减产的前提下产销率同比走低。

导致食糖产销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食糖价格的高企抑制了需求、节后进入传统的销售淡季、国储糖的抛售、进口糖的补充以及食糖替代品的替代。

4 国储糖已投放市场近77 万t,食糖进口及淀粉糖生产依然活跃。

本榨季,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向市场投放4 批共计76.68 万t 的国家储备糖源,抑制食糖价格的大幅上涨。尽管如此,由于市场仍存在供给缺口,食糖进口也较为活跃[1]。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1 年3 月份我国进口食糖45 387 t,在2 月份食糖进口量同比大增220%的前提下同比减少39%; 1~3 月份累计进口食糖79 323 t,同比减少11%。3 月份我国出口食糖5 010 t,同比减少73.7%;1~3 月累计出口15 008 t,同比减少55.8%。1~3 月我国食糖净进口量为64 315 t,环比2 月底的24 020 t增长167.76%。1~3 月份我国进口食糖结构为一般贸易5.66 万t、进料加工1.99 万t、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0.26 万t 及其他0.02 万t; 我国出口食糖结构为一般贸易0.48 万t、来料加工0.24 万t、进料加工0.51 万t、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0.26 万t 、其他0.01 万t[2]。

同时,在当前高糖价的背景之下,作为糖的主要替代品,以果葡糖浆为主的淀粉糖步入高速增长期,将继续挤占食糖市场份额。相关资料显示,当食糖与淀粉糖价差小于1 000 元/t,大多数终端用户会选择使用食糖,而不会考虑淀粉糖; 当食糖与淀粉糖的价差在1 000~1 500 元/t,大多数终端用户企业可能会同时选择白糖与淀粉糖混合使用,节约成本; 当食糖与淀粉糖价差高于1 500 元/t,终端企业更多使用的是淀粉糖而非食糖,尤其是中小型终端企业。2009/10 榨季以来,食糖与淀粉糖的价差半数时间以上维持在1 500 元/t 以上,所有的时间都维持在1 000 元/t 以上,因此,用糖企业当前存在严重的替代现象,甚至部分终端用户完全用替代品来维系生产,不采购食糖。有数据显示,我国2010/11 榨季果葡糖浆使用量将达到200 万t。

5 国内糖价高位运行,在7 000 元/ t 左右震荡。

本榨季开启以来至2011 年一季度,国内糖价经历了上涨-下跌-上涨-盘整4 个阶段。第一次上涨阶段: 2010 年10 月至11 月上旬。产区库存的薄弱、供应的紧张几乎贯穿2010 年10 月和11 月,这也直接导致其间的食糖现货价自国庆节后突破6 000 元/t后一路狂飙,周涨幅达300 元,产销区糖价进入6 000 元/t 后不久就快速靠近7 000 元/t。11 月,现货供应紧张的情况并没有因食糖主产区的开榨而缓解,食糖现货价格在7 300 元/t 上方的高位持稳,其中新糖价格持续在7 600 元/t 上方高位运行[4]。下跌阶段: 11 月中旬至12 月底。11 月中旬,由于国家出台一系列针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政策,白糖期货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在新糖上市量逐渐增多的背景下,糖价回落到7 000 元/t 下方,并在6 600 元/t 获得支撑。从此直至2011 年1 月中旬,基本在7 000 元/t一线徘徊,涨势明显滞后于期货。现货滞涨的原因主要是产区进入开榨高峰期,新糖上市步伐加快,市场供应量充裕,而且市场需要消化11 月和12 月的连续两次国储糖拍卖,现货市场阶段性的供大于求格局形成。第二次上涨阶段: 2011 年1 月下旬至2月中旬。1 月下旬,糖价出现明显上涨,月底到达7 150 元/t 以上。2 月初,糖价继续攀升,在月中到达7 300 元/t 以上后逐渐回调。盘整阶段: 2 月下旬至3 月底。受2 月28 日国家抛售第四批15 万t 白砂糖的影响,2 月底糖价下跌到7 150 元/t[5]。3 月份食糖价格总体处于震荡阶段,其中上半月基本呈平稳下降的走势,下半月呈缓慢上升的走势,现货均价较2 月略有下降。

Baidu
map